一次針對兩個市的環保督察,問責223人,僅僅是這一數字,就足以使人對山西環保新政的力度感到震撼。
很多人并不知道,山西是全國最早提出環保一票否決制的省份,但這一政策并未得以真正落地。長期以來,由于受產業結構限制,環保難題一直與山西經濟發展如影隨形,雖然治污政策不斷出臺,環保部門傾力施為,但就效果而言,雷聲大、雨點小往往是常見結果,很多環境問題無法根本扭轉。此次新政甫立,便能擲地有聲,究竟原因何在?
道理很簡單,那就是環保新政使責任主體發生了改變,由過去環保部門單打獨斗,轉變為上級黨委、政府對下級黨委、政府進行督察,督察層面、督察對象、督察內容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前不久,我省連續出臺《山西省環境保護督察實施方案(試行)》《山西省環境保護工作職責規定》《關于全省開展環境保護大檢查的通知》等重要文件,從機制層面對環保工作進行了突破性改革,其中,“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便是改革的核心內容。這就意味著,做不好環保,地方黨政主要負責人就會“挨板子”“丟帽子”“進局子”。事實上,從頂層設計層面對環保一票否決制的落地作出了機制保障。
近日,欣聞晉城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晉城市環境保護督察實施方案(試行)》,切實落實地方黨委、政府以及重點企事業單位的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加快解決當地突出環境問題。從督察到自察,應該說,省督察組的進駐,讓我們看到了滿意的階段性成果,而撤出之后,我們更加欣喜地看到,一種自覺的長效機制正在形成。
環保督察在我省還會繼續下去,我們有理由相信,雷聲大、雨點小的環保現象將成過往,雷霆過后,必將是錦繡河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