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平板顯示產業規模已經超過日本,預計2018年前后趕超韓國,在產量上成為顯示產業第一大國。”近日舉行的廣東省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成立大會暨戰略合作伙伴簽約儀式上,TCL集團董事長兼CEO李東生向記者透露,中國新型顯示產業現在已經一改以往作為其他技術先進國家“跟隨小弟”的狀態。
量子點陣營再添羽翼
廣東聚華印刷顯示技術有限公司承擔組建“廣東省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以建設G4.5印刷OLED研發公共開發平臺及印刷顯示產業園為基礎,攻克印刷顯示產業的前沿與共性關鍵技術,構建一個從基礎到應用及成果轉化完整的印刷顯示技術創新體系。據悉,該中心現正建設位于廣州市蘿崗區科學城光譜中路的顯示產業園區,規劃建筑面積近15萬平方米,預計2017年7月份開始設備搬入,目前工程進展順利,已完成了研發大樓樁基、底板及地下部分施工。
據透露,該中心將聯合國內顯示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在原有深圳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兩家單位的基礎上,陸續引入華南理工大學、上海交大等高校和企業參與共建。
華星光電是TCL集團的子公司之一,在下一代電視顯示技術抉擇的分叉路口,TCL選擇的是量子點電視(二代稱為QLED),而非LG、康佳、索尼等所選擇的OLED路線。不過,目前量子點電視處于一代,OLED電視生產方式是真空蒸鍍成本較高,售價基本在萬元以上,而新一代的電視能普及的價格基準線是5000元。南都記者獲悉,印刷顯示技術都能用于QLED和OLED,使得生產制造成本大幅降低。因此,印刷顯示技術是QLED陣營和OLED陣營的命門,誰先掌握了,誰就拿到了主動權———迅速占領市場。
中國顯示產業打翻身仗的機會
實際上,印刷顯示技術的發展,并不僅僅是量子點陣營的機會,更是我國顯示產業“翻身”的機會。
李東生向記者分析表示,在CRT時期和液晶顯示產業前期,我國在關鍵材料與核心技術上受制于國外企業,更經歷過造成大量重復與浪費的經驗教訓。“所以,面對現在印刷顯示這一能使中國新型顯示產業與其它技術先進國家處于同一競爭水平并可能勝出的產業契機”,李東生表示,必須把握核心技術,實施自主知識產權戰略,從顯示產業材料與器件的關鍵、共性技術上進行突破。
與此同時,政府層面也已充分認識到印刷顯示產業技術發展的重要性。公開資料顯示,廣東省于2014年建立了全國第一個“印刷顯示技術與材料技術創新聯盟”,將印刷顯示產業列為廣東省重點扶持發展產業。
據悉,在產業戰略合作方面,“廣東省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現與杜邦、住友化學、默克化工、日產化學、Kateeva、愛發科、韓國JUSUNG等世界頂尖上游企業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業內人士認為,中心的成立標志著國內顯示龍頭企業強強聯合,舉中國印刷顯示產業之合力,形成中國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產業核心技術,實現我國顯示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