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國內高檔木漿印刷紙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紙價也不穩定。有關人士綜合國外一些媒體的分析,認為上述現象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亞洲地區每年消耗高檔全木漿印刷紙達2700萬噸,占全球的1/3,僅日本一國每年就要用掉750萬噸,其后是我國(含香港地區)、印度、韓國和我國臺灣地區。經濟增長是推動高檔全木漿印刷紙耗用量增長的關鍵。在1998-前年間,隨著亞洲地區經濟增長復蘇,這種高檔全木漿印刷紙生產能力增長很多,新建了好幾家生產廠以滿足增長強勁的需求,但其產能增長卻超過了需求。美國RISI公司資料顯示,亞洲地區1997-1999年期間,此種紙張的生產能力增長了600萬噸,而在此期間,其消費量增長卻不足200萬噸,于是該地區因生產過剩導致紙價下跌。現在各生產廠均表示利潤下降,生產能力擴大勢頭亦告一段落。這一地區性特點在最近表現尤為明顯。
國外媒體認為,自去年第一季度以來,韓國生產的高檔涂料全木漿印刷紙大量涌入中國市場,這是由于發生財政問題的亞洲漿紙公司減少了其在印尼和中國各廠的生產量,韓國產品乘機而入,并低價招徠中國用戶購買,結果使國產的高檔涂料全木漿印刷紙價格下跌,此種紙張價格衰疲走勢至今尚未有好轉跡象。據中國海關總署公布資料,1999年中國進口了108萬噸高檔涂料全木漿印刷紙,其后在前年進口了109萬噸,由于中國高質量高檔涂料全木漿印刷紙數量不足,引起了外國公司積極向中國投資建廠,如全球第二大紙業公司,Stora-Enso公司前年向中國政府申請擴建這種高檔涂料全木漿印刷紙生產能力達50萬噸,日本王子制紙會社亦考慮今后5年內在中國投資新建生產能力為50萬噸高檔涂料印刷紙的生產廠。
一些媒體的市場分析人員指出,若中國造紙行業增加100萬噸的高檔涂料全木漿印刷紙的生產能力,則印尼、韓國、中國臺灣地區和泰國等此種紙張過剩的產品從此將無出路,這樣會加重亞洲地區此種紙張生產過剩的問題。過去中國和印度等國造紙木漿纖維原料奇缺,因漿料成本高,其產品競爭力較差,難以與其他國家產品匹敵,但印度為了保護國內的生產廠家,將高檔涂料全木漿印刷紙的進口關稅提高到35%,致使外國產品難以進入印度市場,對其本國生產廠的威脅大為減少。
自前年第三季度以來,亞洲地區經濟增長勢頭開始減緩,而一度旺盛的需求亦呈衰疲之勢,亞洲地區市場的高檔全木漿印刷紙的價格亦隨漿紙價格的跌落而下滑。在亞洲地區許多口岸高檔涂料全木漿印刷紙價格每噸約下滑250-300美元,高檔未涂全木漿印刷紙價格亦每噸下跌300美元。全木漿印刷紙市場蕭條,紙價不穩定的狀況很有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