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思科技與裕同科技,同樣是靠做印刷白手起家,同樣是各自行業的龍頭。但一家股價狂跌,老板身家一度縮水700億,而另一家則穩如泰山,海外業務風聲水起。 不得不說,老板的決策方向不同,企業的運行態勢也自然不同,而綁定在企業這艘巨輪上的數萬家庭的命運也隨之改變。 今天小編跟大家講述的這兩位白手起家的企業家分別是藍思科技的創始人周群飛和裕同科技的董事長王華君的故事。特別是兩家企業對于蘋果供應鏈產業遷移的認知差異導致迥乎不同的結局,確實值得我們包裝印刷人深思。 在中國的民營制造業中,藍思科技的周群飛和裕同科技的王華君堪稱白手起家而獲得巨大成功的典型代表,他們的經歷也是頗相似,都是草根創業,都是因為吃到蘋果而成為各自領域的龍頭,且兩者都與印刷結下不解之緣。他們的成功經歷堪稱童話故事,但是,面對當前中國制造業的困境,兩者的境遇卻大不相同。 堅決對蘋果說不,福兮禍兮? 藍思科技的創始人周群飛出身貧苦,初中畢業后不得不輟學來廣東打東,但憑借堅韌不拔的意志,她從絲印起家,一度成為中國女首富,曾是風云一時的人物。倚靠著蘋果公司這個金主,使得她的藍思科技發展非常迅猛,市值一度沖破千億大關,企業也做得風生水起。 本以為能夠一直這樣順風順水下去,可惜天不遂人愿。或許是決策不當,藍思科技似乎已魔力不再。2016年6月,剛剛上臺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旋即給蘋果施壓,要求蘋果產線遷移到美國、東南亞或印度等地。在那一波輿論風暴中,藍思科技是蘋果數百家供貨商中極個別給予明確回應的企業,斷然宣稱公司不會跟隨蘋果遷移。 此后,藍思科技加大了與華為,小米,VIVO,OPPO和錘子等民族品牌的合作。同時,由于對國內市場形勢出現誤判,這家企業還盲目擴張并收購了一大批資產。然而,現在的藍思科技在資本市場上已經不再是一個金光閃閃的招牌! 兩條腳走路,收獲在東南亞印度 反觀裕同科技,結果則大不一樣。從上世紀90年代初的小型加工廠,到我國印刷包裝業百強之首,裕同科技包裝股份有限公司歷經20多年的發展,已擁有41家子公司和7家分公司,機構遍布全球,在珠三角、長三角、華東、華南、華北以及越南、印度等地設有生產基地,并在美國、中國香港等地設有服務中心。 王華君作為裕同科技的創始人、董事長,緊跟時代步伐,在不斷求新求變的發展過程中,堅守初心,引領企業從傳統包裝印刷行業向以智能制造的工業4.0轉型升級。 在產業布局方面,裕同顯然要更務實,更長遠一些。早在十年前,裕同即在越南建了一家分公司,如今越南和印度加起來有五家工廠,其中三家成功入選蘋果包裝供應商。雖然越南分公司有過艱難的歷程,但是王華君一直深耕東南亞市場近十年后,終于守得云開見日頭。 不同的格局,不同的結局 在這里我們不禁感慨,同樣是白手起家,同樣是身價百億,兩家企業的現狀為何大相徑庭? 從兩人在對待蘋果產業鏈調整時的決策中,我們可以看出兩人的做法是不一樣的。歷經更多磨難的周群飛似乎更加自信,也更為堅定。當然,我們不排除她看問題的格局太小,導致她個人過度地迎合輿論導向,最終錯失國外布局的大好時機的可能。 相反裕同科技的王華君就相當務實了,有更大的格局和獨到的眼光。一方面國內公司迅猛發展,另一方面也在國外積極建廠,如今三家海外工廠奪得蘋果的訂單。雖然其國內工廠一度遭遇蘋果砍單,但由于率先布局越南和印度工廠,當蘋果產線轉移到印度和越南之時,便是又一個豐收的季節。 現在的事實證明,周群飛錯過蘋果海外布局絕對是一項決策失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