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業作為重要的基礎原材料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造紙業關系到國家的經濟、文化、生產、國防各個方面,其產品用于文化、教育、科技和國民經濟的眾多領域。從廣義來看,造紙業包括從紙漿制造、造紙和紙制品制造等;即造紙產業其實是以一個產業鏈形式存在,即“加工生產紙漿——用紙漿造紙——用紙或紙板進一步加工”一個完整的環節。從狹義來看,造紙業僅指用紙漿或其他原料(如礦渣棉、云母、石棉等)懸浮在流體中的纖維,經過造紙機或其他設備成型,或手工操作而成的紙及紙板的制造,即機制紙及紙板制造、手工紙制造和加工紙制造三類。 行業整合加速企業淘汰 我國是傳統造紙大國,改革開放以來,伴隨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中國造紙行業也逐步經歷著從早期的產能分散、工藝粗放式生產向集約型發展模式的過渡。通過引進技術裝備與國內自主創新相結合,中國造紙行業部分優秀企業已完成由傳統造紙業向現代造紙業的轉變,步入世界先進造紙企業行列。同時,中國也成為全球紙品產銷大國,造紙總產量和消費量已經躍居世界首位。 據中國造紙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我國規模以上造紙生產企業數量整體呈現震蕩下行趨勢,截至到2019年底,我國規模以上造紙生產企業數據下降至2524家,較2014年減少超過400家。 
供需同步回升 據中國造紙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我國紙及紙板產量整體呈現震蕩上行趨勢,增速保持在低位運行。2017年,我國紙及紙板生產量首次突破11000萬噸,創歷史新高;2018年,受行業景氣度下滑影響,整體產量小幅下滑,到2019年,我國紙及紙板生產量有所回升,累計產量為10765萬噸,同比增長3.16%。 
具體到各地區來看,我國紙及紙板生產主要集中在廣東、山東、浙江以及江蘇等沿海省份。據中國造紙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廣東省紙及紙板生產量為1864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17.31%,排名第一;山東和浙江緊隨其后,紙及紙板生產量分別為1830萬噸和1429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比重分別為16.99%和13.27%。 
紙及紙板消費方面,據中國造紙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我國紙及紙板產量整體呈現震蕩上行趨勢,增速保持在低位運行。2017年,我國紙及紙板消費量突破11000萬噸,創歷史新高。2019年,我國紙及紙板消費量為10704萬噸,較上年增長2.54%,人均年消費量為75千克。 
營收降幅收窄 據中國造紙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4-2017年,我國規模以上造紙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穩步提升,2018年以來,隨著我國造紙行業落后產能淘汰工作的持續深入以及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我國規模以上造紙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有所下滑,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造紙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為7650億元,同比下降6.16%,下降幅度有所下降。在統計的2524家造紙生產企業中,虧損企業有560家,占2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