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限塑令”發(fā)布近一年后,全國多數省份都已出臺具體實施方案,北京市發(fā)改委發(fā)布的《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征求意見稿)也于2020年12月9日結束公開征集意見。 根據征求意見稿,北京市共制定了十條具體“限塑”內容,聚焦餐飲、外賣平臺、批發(fā)零售、電商快遞、住宿會展、農業(yè)生產等六大重點行業(yè),短期控制目標則包括:今年年底北京餐飲業(yè)將禁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全市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黨政機關開會將不得主動提供塑料瓶裝飲用水等。 征求意見稿明確了行動的具體時間表,將分為三個階段來執(zhí)行實施。第一階段是到2022年本市塑料污染治理政策標準體系初步建立;第二階段是到2023年,全市重點行業(yè)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強度大幅降低,重點場所、重點沿線塑料污染基本消除;第三階段是到2025年,塑料污染治理制度全面建立,努力成為國際超大型城市塑料污染治理典范。 目前尚不清楚《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何時能正式出臺。北京市發(fā)改委此前表示,該文件發(fā)布實施后,將補齊政策體系“最后一塊拼圖”,本市塑料污染治理政策體系主骨架將基本建立。 由全國多家公益組織和環(huán)保人士共同發(fā)起的零廢棄聯盟政策主任謝新源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此次北京市發(fā)布的征求意見稿中不乏亮點,包括提出建立塑料污染治理聯席會議制度;提出探索限塑工作領跑者制度,在重點行業(yè)里發(fā)掘重點單位先行先試;以及建立重點用塑單位報告制度等。 此前在2020年1月16日,國家發(fā)改委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部聯合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就加強塑料污染治理,建立健全塑料制品長效管理機制提出實施方案,此亦被成為新版“限塑令”。 新版“限塑令”與2007年國務院出臺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即老版“限塑令”相比,控制對象由厚度小于0.025mm的超薄塑料購物袋擴至超薄農用地膜,包括以醫(yī)療廢物為原料制造的塑料制品等,控制領域也由超市、商場等商品零售場所擴至電商、快遞、外賣等領域。 界面新聞注意到,為確保新版“限塑令”真正落實,今年12月之前,全國30個省區(qū)市已相繼出臺了治理塑料污染的實施方案。比如12月1日,海南省正式開始實行“禁塑令”,成為全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禁塑”省份,將禁止生產、運輸、銷售、儲存、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等塑料制品。 北京市發(fā)改委在上述征求意見稿的起草說明中表示,塑料污染治理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作,北京市將加快推動建立“1+1+N”的塑料污染治理政策體系,不斷加強系統性治理。 所謂“1+1+N”,第一個“1”即今年5月1日正式實施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已為全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提供了地方法規(guī)保障;第二個“1”即上述征求意見稿,其中對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目標、任務提出分階段工作計劃,是本市今后一段時期塑料污染治理的綜合性工作方案;“N”即若干專項工作方案和標準規(guī)范,目前已發(fā)布7項。 此次征求意見稿如若發(fā)布將堪稱北京最嚴“限塑令”。對于如何更好實施,謝新源建議,應更多鼓勵在源頭減量,以及在重復使用的層面開展制度創(chuàng)新,“鼓勵商家試行‘減量退費制’‘押金制’等,例如顧客自帶杯買咖啡可以減費,北冰洋汽水退瓶可以退押金。”謝新源解釋,“與一般收費制相比,退費制可以大大加強公眾監(jiān)督意愿,因為不執(zhí)行退費制的商家會直接損害顧客的經濟利益,而押金制能提升公眾歸還包裝的積極性,促進耐用包裝制度的推廣。” 蕪湖市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志愿者協會項目官員張祖?zhèn)ヒ蔡岢鼋ㄗh稱,北京市“限塑令”及其配套法規(guī)應彌補過去立法中的缺陷,明確規(guī)定一次性塑料用品生產者、銷售者和使用者應建立臺賬制度,記錄一次性塑料用品的來源及去向、用品類型、材質、數量、進貨或出貨價格日期等,并規(guī)定地方市場監(jiān)督管理部門應當定期核驗上述臺賬的真實性,定期匯總、上報給上級主管部門,并且應將其收集、匯總的臺賬、執(zhí)法情況等信息定期向社會公開。 環(huán)保機構擺脫塑縛代表劉華則建議,北京市“限塑令”應該具有清晰的定義、可量化目標、以及監(jiān)測目標達成程度的統計方法,“例如征求意見稿行動目標中提出,到2023年,全市重點行業(yè)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強度大幅降低,其中‘強度’是指什么、如何計算,‘大幅降低’是降低多少,這些還可進一步明確。” 相比源頭減量,中國人民大學環(huán)境科學系主任宋國君更關注塑料的循環(huán)再生。他向界面新聞表示,“‘限塑’這一概念易造成公眾誤解,讓人以為不使用塑料是解決塑料污染問題的主要辦法。但實際上,塑料污染治理計劃的核心是垃圾管理問題,是塑料的回收利用問題。” 宋國君認為,塑料的實用、廉價等優(yōu)點不容否認,同時塑料又是百分之百可再生的,只要搭建起塑料的回收利用體系,不使廢塑料進入環(huán)境,就能有效幫助解決塑料污染問題。針對北京市“限塑令”如何實施,宋國君建議重點關注塑料循環(huán)再生,“首先應當把所有廢塑料品類列入可回收物。” “所謂限塑條款只是國家《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中提出的一項目標任務,我們治理塑料污染最終仍要通過對塑料的循環(huán)再生、能源化利用和末端處置來解決問題。”同濟大學循環(huán)經濟研究所所長杜歡政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