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深圳、上海、北京之后,廣東省碳排放權交易將于12月中旬上線交易,這意味著廣東“千呼萬喚”的碳排放權交易將進入實操階段。業內人士表示,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對企業“有壓力”,但更將是一個“正向激勵機制”,從而引導企業更好地節能減碳,并在總體上降低社會生產成本。
前期工作已開始進行
11月27至28日,在省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廣東省碳排放權交易培訓暨配額分配工作會議上,來自廣東各地的200多家企業濟濟一堂,進行上線交易前的“最后一課”。
會后,記者看到,相關部門已經組織控排企業進行配額注冊登記系統、交易系統開戶工作。按照工作流程,12月初,控排企業將按要求完善資料,完成信息資料的審核與錄入工作。12月10日前,省發展改革委將通過配額注冊登記系統向控排企業發放免費配額,企業可通過用戶名與密碼上線查詢。
“6月18日,深圳碳排放權交易啟動,11月26日,上海碳排放試點交易啟動,28日北京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如竹筒倒豆子般道出了廣東啟動碳排放權交易的緊迫性。
上述相關負責人表示,自去年9月來,廣東重點工作放在碳排放權交易的“制度建設”上,相繼制定了核查、確權、交易、監管等一系列相關的機制,從而為正式交易打下扎實基礎。
時間緊、工作量大,但上述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作為全國改革的重大工作,廣東“要在兩年前期準備的基礎上先做起來”。
記者了解到,目前各地企業注冊登記、交易開戶等工作已經開始有條不紊地進行,預計廣東碳排放權配額于12月中旬上線交易,12月中下旬,省發展改革委將組織一至兩次配額有償發放。
碳交易降低生產成本
對于節能減碳的迫切性,碧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綜合供應與貿易總裁許津有著切身的體會。許津表示,自己以前的咽喉很正常,但由于國內部分城市的霧霾太嚴重,導致自己患上了慢性咽喉炎,而像他這樣的例子很多,“污染已經到了不得不治理的階段了”。
加快引入市場機制,探索基于總量控制的碳排放權交易,是創新體制機制,高效率、低成本完成節能減碳目標的現實選擇。
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段茂盛同樣認為,一個國家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手段有幾種,一種是行政手段,包括技術標準等,還有一種是市場手段,包括為排放支付費用、碳稅、排放權交易等,還有兩種手段的結合。
段茂盛表示,利用碳交易市場來進行節能減碳,可能有的企業減排成本低,有的企業減排成本高,但從社會的總體角度來看,只會降低整個社會的生產成本,從而實現低碳發展。
對于碳市場這塊“餅”到底多大,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相關負責人認為,盡管目前有些發達國家與地區的碳交易市場領先一步,但如果中國七省市的試點在2013年順利展開,中國將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碳交易市場。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中國共批準4920個CDM(清潔發展機制)項目,預計年減排量超過7.7億噸CO2當量;有3500多個項目在聯合國CDM執行理事會(EB)成功注冊,占全球注冊項目數的53%,預計年減排量超過5.5億噸CO2當量,占全球注冊項目年減排量的65%,項目數量和年減排量都居世界第一;在注冊項目中已有1227個項目獲得簽發,總簽發量近8億噸CO2當量,占全球CDM項目簽發總量的62%。
配額分配“倒逼”企業
根據《廣東省碳排放權配額首次分配及工作方案(試行)》,首批納入碳排放權管理的行業企業涉及電力、鋼鐵、石化、水泥,共242家,有償配額比例為3%,下月中旬完成首批配額發放。
據來自韶關一家水泥廠姓何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像水泥、鋼鐵、石化、電力都是“能耗大戶”,因此成為首批納入的行業。而他們自己的水泥廠由于早先已經上馬余熱發電,因此可以抵消一部分,基本上影響不大,甚至還可以有一些碳排放的配額剩余。
在近日陸續上線的碳交易試點城市,北京覆蓋行業包括熱力供應、電力、水泥、石化、汽車、公共建筑等行業,企業數量多達400余家,而上海覆蓋行業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電力、建材、紡織、造紙、橡膠、化纖等工業行業;以及航空、港口、機場、鐵路、商業、賓館、金融等非工業行業,企業數量為190多家。
而廣東的碳排放管理與交易范圍也將不僅僅限于4個行業,據了解,目前,省發展改革委會同相關部門,將于2013年底前啟動陶瓷、紡織、有色、塑料、造紙行業以及建筑、交通運輸領域的碳排放信息報告人核查指南規范編制和企業碳盤查工作,爭取于2014年底前將上述行業和領域的重點企業納入碳排放權管理和交易范圍。
《方案》顯示,配額實行部分免費發放和部分有償發放。2013-2014年控排企業、新建項目企業的免費配額和有償配額比例分別為97%和3%,2015年比例為90%和10%,“十三五”以后根據實際情況再逐步提高有償配額比例。
對于節能減碳,部分企業坦言存在一定的壓力。據韶關鋼鐵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透露,“十一五”期間韶鋼共完成節能量為45.59萬噸標煤,完成廣東省下達給韶鋼“十一五”節能任務44.48萬噸標煤的102.5%。
“十二五”截至目前韶鋼累計節能量為25.17萬噸標煤,但僅完成“十二五”目標的28.3%。
上述負責人表示,雖然近年來韶鋼噸鋼綜合能耗呈逐年下降趨勢,但是距離《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中明確規定的指標還有一定的差距。
據了解,目前韶鋼正在開展重點節能工程技改,其中包括燒結環冷機煙氣余熱回收利用技術改造、韶鋼煤氣柜工程、低壓飽和蒸汽發電等項目。并將通過加大合同能源管理的推進力度,建成投產一批節能項目,實現利用技術節能手段降低公司噸鋼綜合能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