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是中國七大江河之一。長期以來,由于環境保護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導致流域污染嚴重,體現重化工業密集的老工業基地流域性、結構性和區域性污染特征。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遼河污染治理,在“九五”期間將其列入國家重點治理的“三河三湖”。“十一五”期間,隨著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國家戰略的實施,遼寧省加大了遼河流域治理力度,結合遼河流域水污染治理重大科技需求,按照“流域統籌、區域突破”的原則,劃分源頭區、干流區和河口區三類六大污染控制區域,制定分區治理策略和流域治理方案;按照清潔生產、過程控制和末端治理全過程控制思路,創新集成形成冶金、石化等重污染行業水污染治理技術系統;以污染河流生態修復和健康河流生態系統構建為長遠目標,開展受污染河道綜合整治和受損河流修復關鍵技術研究和示范,逐步改善遼河水質和水生態。
一、突破重點行業污染治理技術瓶頸,推動行業升級轉型
圍繞遼河流域重污染行業污染治理難點,系統調查和評估了國內外5000多項行業污染治理技術,優化篩選了200余項最佳實用技術,突破行業污染治理核心關鍵技術45項,按照源頭控制、過程消減和末端治理全過程控污,污染治理與資源化緊密結合的系統治理思路,形成了流域石化、冶金、制藥等5大重點行業水污染控制技術系統。一是針對流域石化行業水污染治理,研發形成了基本覆蓋石油開采、原油煉制和石油化工全產業鏈的水污染控制技術系統。二是針對流域冶金行業,突破焦化廢水處理核心技術,實現焦化廢水穩定達標。三是針對流域化學制藥行業,突破資源化技術,實現有毒廢水處理與有價物質資源化的有機結合。四是針對流域印染行業,突破厭氧處理與脫色關鍵技術,實現控源減排廢水穩定達標。五是針對流域造紙行業,突破清潔生產、廢水閉路循環及葦紙生產一體化技術,形成造紙廢水處理與資源化技術模式。
二、創新河流治理管理模式,引領遼河生態先行
2010年3月劃定了遼寧省遼河保護區,成立遼河保護區管理局,制定了《遼寧省遼河保護區條例》,開展了遼河保護區土地利用模式劃分、生態系統修復、河道綜合治理、生態示范區建設和保護能力建設等5個專題研究,研發了單項技術30余項,按照技術特點和類型進行了集成,建立了我國大型河流保護區治理理論體系與集成技術,在保護區大型河流濕地的設計和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提出了“一條生命線、一張濕地網、兩處景觀帶、二十個示范區”的遼河保護區生態建設格局,編制了《遼河保護區“十二五”治理與保護規劃》,全面指導了遼河保護區的建設和實施。
三、支持流域“三大減排”和“摘帽”重大行動成效斐然
一是支撐流域工程減排,結構減排和管理減排。制定了《遼河流域冶金行業節水減排清潔生產最佳可行技術導則》等標準辦法14個,“十一五”期間,水專項圍繞遼河流域冶金、石化等5大行業,在水污染控制、清潔生產、生態修復等領域突破關鍵技術75項,建成了示范工程30余項,實現污水減排85萬噸/日,消減COD排放1.6萬噸/日以上。二是綜合支撐與引領,推動流域“摘帽”重大行動。牽頭編制了《遼寧省遼河流域“摘帽”總體規劃》,明確了遼寧省遼河流域治理、生態恢復各階段目標和任務,提出了遼河保護區、大渾太水系等主要河流的治理方案、措施和工程項目,支撐了遼河干流保護197個重點治理項目的實施,全面推動了遼河流域治理控源減排、生態修復和水質改善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