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報集團的數字轉型工程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建立資本運營平臺。第二,打造技術平臺。第三,打造用戶平臺。另外由于邊鋒的加入,浙報集團互聯網業務的指標、利潤比重越來越大,預計超過50%。
浙報集團是近年來傳統報業在數字出版領域升起的一顆新星。面對傳統媒體缺乏互聯網思維模式、缺乏投資能力和經驗、缺乏與互聯網相配的團隊、缺乏用戶資源和用戶平臺等瓶頸,在本次會上,浙報集團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偉忠介紹了該集團的應對舉措。
李偉忠認為,占領市場就是占領陣地,聚集用戶就是聚集市場,融合發展是傳統報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在李偉忠看來,2011年浙報集團上市,為浙報集團提供了強大的資本運作平臺。正是上市,使浙報集團收購了邊鋒平臺。而收購邊鋒,意味著浙報集團在互聯網市場領域邁出了關鍵的一步。目前,浙報集團已搭建出自己的技術架構,即新媒體中心、數據業務部、信息技術中心和邊鋒技術團隊。“經過3年的實踐,浙報集團的最大收獲是初步建立起自己的技術團隊。同時,使自身擁有了在國內傳統媒體中屬較大規模的用戶平臺。”李偉忠說。
值得關注的是,傳統報業普遍關注的互聯網贏利模式問題,在浙報集團已有顯現——浙報集團互聯網業務的指標、利潤比重越來越大。與這些數字相比,李偉忠認為最為重要的還是集團全體員工樹立了全媒體融合的理念。這也是浙報集團為何將2013年稱之為“全媒體元年”的緣故。
除前面所說瓶頸外,傳統報業轉型最為艱難的地方又在哪里呢?李偉忠表示,是人才支撐、考核導向、孵化機制。其中,人才方面是首席技術官(CTO)的尋覓。李偉忠透露,浙報集團準備從阿里巴巴、華為引進一些人才,他們希望未來5年內技術人才占人才總量的1/3。對于考核,李偉忠說指標之一是用戶增長量。對于孵化機制,就是爭取把營收的2%(約2000萬元)作為內部孵化基金。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打破了過去要看電影只能去電影院,要聽戲只能去戲院,不同的場景滿足不同需求的格局。”李偉忠說,如今通過一個屏就可以看報紙、看新聞、看電視、看書已成為現實,這種新聞+服務的形式,正是大家樂于接受的新聞傳播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