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中國2月CPI同比漲幅回落至0.8%,預期漲1.7%,前值漲2.5%;PPI漲7.8%,創近9年新高,預期漲7.7%,前值漲6.9%。
看到這一數據,小編無疑是極度恐懼的。為什么呢?這很可能表明大家的錢都花在了鐵公基和房地產等“銀溝流水,磚頭扳人”的偉大事業上,大家無力消費,商家只能降價求售。
這對包裝印刷、快消品和快時尚行業來說,注定是難以走出的噩夢。
消費類價格不升反降
從統計數據來看,2月份,受春節翹尾因素的影響,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0.8%。其中,城市上漲0.9%,農村上漲0.6%;食品價格下降4.3%,非食品價格上漲2.2%;消費品價格下降0.1%,服務價格上漲2.4%。1-2月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1.7%。
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下降0.2%。其中,城市下降0.2%,農村下降0.1%;食品價格下降0.6%,非食品價格下降0.1%;消費品價格下降0.1%,服務價格下降0.3%。
2月份,食品煙酒價格同比下降2.4%,影響CPI下降約0.74個百分點。其中,鮮菜價格下降26.0%,影響CPI下降約0.94個百分點;蛋價格下降14.9%,影響CPI下降約0.09個百分點;畜肉類價格下降0.1%(豬肉價格下降0.9%,影響CPI下降約0.03個百分點);水產品價格上漲2.2%,影響CPI上漲約0.04個百分點;鮮果價格上漲2.1%,影響CPI上漲約0.04個百分點;糧食價格上漲1.2%,影響CPI上漲約0.02個百分點。
消費被磚頭擠占,紙包裝產業鏈最受傷
2月份,在上游原材料瘋漲的情況下,煙酒、食品、肉禽蛋奶普遍下降,而衣著、生活用品僅上漲了1.8%、1.7%。表明此前發生的原紙等材料瘋漲很難傳導到消費者手中。
與此同時,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則將繼續上行,漲幅或破7%,PPI和CPI之間的“剪刀差”將繼續擴大。這一數據很可能表明原材料在進一步上漲,但消費終端價格卻在下跌,顯示消費需求慘不忍睹,商家不得不降價求售。
不久前,媒體披露了2017年中國65萬億的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全國一片嘩然。相當于不論男女老少每個中國人都要拿出4.7萬元來投資。這對于鋼鐵水泥行業來說,當然是皆大歡喜的事情,意味著國家從大家口袋里掏出來的錢拿給鋼鐵、水泥、煤炭等土豪們花。但對于與民生密切相關的快消品、快時尚、包裝印刷和電商等行業來說,絕對是致命打擊。
特別是包裝印刷行業,在面臨著原材料漲價的巨大壓力下,卻無法傳導給下游的快消品和快時尚行業,正面臨著被擠爆的危險。
原材料繼續上漲出現分化
春節后,盡管消費領域一派蕭殺景象,但上游材料商利用產能集中和監管風暴等有利形勢,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發起了一波又一波漲價潮。
2月13日,商品期貨再次迎來一波普漲行情,工業品期貨表現頗為搶眼,黑色系、有色系、能化系全品種開花,多品種創新高。其中,橡膠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從14000元一噸迅速漲到了20000一噸,創2013年3月以來新高。滬銅創出2014年7月以來新高,而瀝青也創出2015年7月以來新高。
春節后,國內工業原紙連續發起六波漲價潮。瓦楞紙和箱板紙普遍上漲了500元/噸左右,白板紙連續數輪上漲400-800元/噸,雙膠紙漲了500-800元/噸,齊峰新材的裝飾原紙更是一次性上調1000元/噸。而根據中金公司研報顯示,1月箱板紙平均價格4827元/噸(人民幣),同比增長45.6%;瓦楞紙價格4633元/噸,同比增長58.4%。
北京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市場傳出河北和天津的部分鋼廠限產的消息,導致鋼價漲勢火爆!唐山成材集體暴漲,鋼坯累漲120,帶鋼累計漲80-140,型鋼漲50-100,螺紋漲120,熱軋漲80,腳手架管漲60-80,漲價封庫消息此起彼伏!
不過,從目前來看,原材料漲價已經出現分化趨勢。煤炭、鋼鐵、水泥、石化等與磚頭行業密切相關的原材料可能保持強勢,但造紙、紡織、化纖等與消費行業相關性強的領域則可能因產能嚴重過剩而陷入低迷。
事實上,自元旦過后,中國造紙業由于市場低迷,一些小廠的瓦紙已經從最高峰大幅回調。最近,一些大廠的箱板紙也出現了兩百左右的下調。但在包小編看來,下調才剛剛開始。
|